污水處理廠運營-活性污泥培養過程管理手冊 二維碼
316
發表時間:2018-03-07 11:23 污水處理廠運營-活性污泥培養接種污泥接種污泥應采用附近城市市政污水處理廠的剩余污泥,為減輕運輸壓力應取脫水污泥。 通常先在生化池中基本充滿水,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污泥投加點和投加方式: 臨時坑投加:廠區內適宜構筑物旁挖臨時坑(也可修建池體,長期應用),做簡單防滲(鋪膜等);配備兩臺泵:一臺抽水稀釋脫水污泥,一臺大流量(相對流量)抽取稀釋后混合液泵入生化池或其他適宜投加點。 污水回流井投加:進水泵房前污水回流井處小挖機投加污泥(少量 緩慢投加,避免稀釋不及時),利用生化池放空管回流污水稀釋污泥,同時開啟提升泵、粗細格柵,形成循環。 缺氧/厭氧池投加:用挖機投加在缺氧池/厭氧池內,利用攪拌器稀釋,開啟內回流勻質。 嚴格控制投加點,避開攪拌器,且單池不易單次投加量過大。 活性污泥馴化第一階段 (5~10天) 馴化階段 向生化反應池進水并啟動水下推流器。 持續進水基本達到設計有效水深,將接種污泥在生化池內勻質, 采用鼓風曝氣系統開始曝氣,在污泥接種完成后的持續進水過程中逐步增加曝氣量至曝氣量達到最大,開啟內回流,連續悶曝1~2天。 悶曝結束后,持續進水至二沉池中。當二沉池進水1/2后,關閉生化池內回流,啟動沉淀池刮泥機和污泥回流泵,使在二沉池中沉淀的活性污泥在污泥馴化初期能快速地被收集,并回流到生物處理池中。污泥回流率應通過觀察回流污泥情況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污泥回流比,應控制在50~100%之間。 當二沉池達到正常運行水位,應觀察活性污泥狀況,控制進水,直到出現模糊不清的絮狀物,這時可適當進水,換水以補充營養物。此階段應根據實際進水量、水質的多寡和好氧需氧量的大小,調整進水水量和風機開啟時長。 當二沉池開始溢流時,暫不啟動后續污水處理工藝(深度處理、消毒),并超越后續處理工藝直接出水。 在生物處理池水位達到正常運行水位后應隨時監控生化池中溶解氧(DO)濃度值(通過溶解氧測定儀)和懸浮物濃度(MLSS)變化,以判斷曝氣量是否足夠,并作出相應調整。在活性污泥馴化過程中,溶解氧的濃度應能滿足以下三方面可能發生的情況下。 進水和回流污泥中溶解氧濃度較低; 需要較多充氧量; 進水缺氧,需要有足夠的溶解氧將其快速改變成充氧環境; 當污水中營養物質豐富,需要大量的溶解氧來滿足微生物的生長。 在污泥馴化的過程中,溶解氧的最低濃度應確保生化池出水口處溶解氧濃度不小于1.0mg/L。 在活性污泥馴化的第一階段中,由于活性污泥的濃度較低,在曝氣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大量的生化代謝泡沫,一般不采取處理措施,隨細菌馴化會逐步減少消失,如必要可采用噴灑水滴等措施來去除泡沫。 第二階段 (10~20天)增殖階段 污泥馴化工作進入第二階段后,監控溶解氧的同時,應開始監測活性污泥的30分鐘沉降比(SV30)和營養物質參數。 在進行監測活性污泥沉降比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在此階段的前幾天泥水混合物的顏色幾乎同進水的顏色相同,隨著曝氣時間的增加,泥水混合物的顆粒變大,沉降性能變好,并且顏色逐漸變為黑褐色。在此階段中活性污泥沉降比可達到5~20%。 檢測營養物質的目的是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條件,在活性污泥馴化的過程中營養物質的參數BOD:N:P應控制在100:5:1左右,若不能達到此參數應投加營養物質進行調節。 第三階段 (20~30天) 穩定階段 活性污泥馴化工作進入第三階段后,活性污泥馴化工作基本完成。在此階段中,應嚴格按照化驗提報表中所列項目,對泥水混合物的關鍵參數進行監測、分析和控制,并保存相關數據供系統正常運行參考。當活性污泥濃度值達到規定范圍并相對穩定時,可以認為活性污泥馴化工作基本完成。污水經生化和沉淀處理后,出水SS應達標。在該階段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操作情況進行剩余污泥排放。 第四階段 (30天)過度階段 該階段的目的是記錄運行參數,即活性污泥30分鐘沉降比(SV30)、生物鏡檢、污泥回流比和剩余污泥排放量等關鍵控制參數。為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參考。 當進水濃度較低、污泥生長情況較差的情況下應增加污泥回流比, 同時當污泥膨脹等情況發生時應減小污泥回流比。在污泥馴化的該階段和以后系統正常運行的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污泥回流比,如果沒有保證污泥回流比,可能會出現以下現象: 沒有足夠的活性污泥來處理污染物。 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系統啟動的前一到兩個星期;若污泥回流比較小,導致污泥在沉淀池中停留時間較長,污泥在二沉池中發生厭氧反應,可能會出現上浮和臭味;污泥在二沉池中形成較厚的泥層,可能導致出水懸浮固體濃度較高;當有足夠的溶解氧濃度的情況下,活性污泥在生物處理池中將產生硝化反應,可能會導致沉淀池中發生反硝化反應導致污泥量增加。 污泥馴化的第四階段結束后及污泥馴化工作完成后,活性污泥各運行參數都應在設計控制范圍內并相對穩定。 分析控制參數和計劃在污泥馴化過程有許多影響污泥馴化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進水營養物、pH值、溫度、溶解氧(DO)等, 所以在污泥馴化的過程中對整個生化系統通過感官判斷和化學分析等方法進行監測是必不可少的。根據監測分析的結果對影響因素進行調整,確保污泥馴化達到最佳效果。污泥馴化過程中應加以控制和分析的參數如下: 溫度 溫度是影污泥馴化的環境因素之一,各種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圍的溫度內生長,污泥馴化的溫度范圍在10~40種微最佳溫度在20~30種。系統的試運行盡量不要避開冬天。 pH值 pH值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在污泥馴化和以后的正常運行過程中應將系統的進水pH控制在6~9之間。 營養物質 良好的營養條件是菌群代謝、生長的前提。在污泥馴化的過程中應將營養物質的參數控制在BOD:N:P為100:5:1左右,為污泥馴化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 溶解氧量(DO) DO是污泥馴化過程中的主要控制指標,在污泥馴化過程中應將DO的范圍控制在0.5~2.0mg/L。DO可以通過溶解氧測定儀檢測,人工檢測對比,以了解DO在池中的變化和在線監測數據的參考性。 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 生物是污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機物代謝的主體,在生物處理工藝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濃度MLSS的數值可以相對地表示生物部分的多少。活性污泥的濃度 應控制在2~4g/L。 污泥的生物相鏡檢 活性污泥處于不同的生長階段,各類微生物也呈現出不同的比例。細菌承擔著分解有機物的基本和基礎的代謝作用,而原生動物〈也包括后生動物〉則吞食游離細菌。運行正常的活性污泥中含有鐘蟲、輪蟲、纖毛蟲、菌膠團等。當菌膠團片大。鐘蟲活躍而多,出現輪蟲、線蟲時,污泥成熟且性質好。 污泥30分鐘沉降比(SV) 活性污泥正常運行時污泥30分鐘沉降比應控制在15%-30%之間。 樣表3-1:活性污泥馴化參數分析計劃樣表
系統正常運行在活性污泥馴化工作完成后,系統即可投入正常運行。 聲明:本文源自盛鑫華業環保設備整合整理,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處理。 |
污水處理資訊
純水設備資訊
回用水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