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m3/d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設計 二維碼
260
發表時間:2018-03-09 10:59作者:盛鑫華業來源:網絡 400m3/d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設計1.1處理站規模處理站處理規模:400m3/d。 表1 工程設計進水水質
1.2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排放標準執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CB16889-1999)中的二級標準,其出水主要指標所允許的最高排放濃度如下: 表2 工程設計出水水質
1.3進水水質特點本項目的垃圾滲濾液主要來源于三個部分,即生活污水本身含有的和填埋過程中發生厭氧生物反應生成的水份;填埋區內的雨水匯集和淺層地表滲流水。影響生產量和成份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垃圾成份,溫度氣候條件,年平均降雨及垃圾填埋庫的水文地質條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垃圾填埋齡的影響尤為明顯。垃圾滲濾量成份復雜,含有許多有害的有機化合物和重金屬。據對南方地區一批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抽樣測定,有機污染物多達一百多種,其中含有近20種難以生物降解的雜環類化合物和長鏈有機化合物。垃圾滲濾液有機物濃度和氨氮濃度均很高。COD為4000-20000mg/L,NH3-N為600-1400 mg/L,屬于典型的難處理高濃度廢水。而且隨著季度性降雨量和氣溫的變化,水質水量變化幅度很大,總體水質情況隨垃圾填埋齡的延長會發生質的變化。垃圾填埋場根據垃圾填埋年限分為:初期填埋場、成熟填埋場和老齡填埋場。三年以下為初期填埋場,COD和BOD濃度均很高,但可生化性較好,NH3-N濃度較低,相對來說,廢水較好處理。三年至十年為成熟填埋場,COD和BOD濃度均顯著下降,但B/C下降更為明顯,可生化性很差,而NH3-N濃度則迅猛上升,此一時期的垃圾滲濾液極難處理。十年以上為老齡填埋場,此時COD、BOD、NH3-N濃度均下降到了一個較低的水平、污染程度顯著減輕,但直接排放仍不能達標,且廢水仍較難處理。
1.4處理站工藝流程方框圖 1.5工藝流程簡述滲濾液經滲濾液調節池自流進入處理站,首先進入反應沉淀池,在此與混凝系統投入的絮凝劑發生反應,實現固液分離。分離后出水自流進入集水池,用泵提升至厭氧UASB池,出水一次進入A/O/O-MBR池。A/O/O池充分實現在去除有機物的功能。出水加壓后通過外置式超濾裝置實現固液分離。達標后,排至新區污水處理廠。 滲濾液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包括:反應沉淀池的污泥和生化處理系統剩余污泥。污泥自流進入污泥濃縮池,經過程度濃縮后的污泥由螺桿泵提升,進入脫水機房進行離心脫水處理,脫水后的泥餅放入可移動的固定容器,送到統一地點集中,由業主統一處理。運至填埋場填埋。濃縮池上清液和脫水濾液回流至調節池。系統設有沼氣收集和利用裝置,厭氧UASB產生的沼氣經預處理后進入鍋爐焚燒,鍋爐產生生的熱水通過換熱器加熱廢水,以確保厭氧單元在冬季低溫時的穩定高效運行。 1.6工藝特點1)處理效果穩定可靠 本設計針對垃圾滲濾液中污染物的特點,采用不同工藝加以去處: 反應沉淀池去除懸浮物和膠體;降低進水負荷;提高進水的可生化性。 UASB常用于垃圾滲濾液好氧處理之前,可有效地降低COD負荷。 A/O/O-MBR工藝去除可生化的有機物和氨氮; 以上工藝在垃圾滲濾液處理中的有效性和穩定性均已得到驗證,能確保處理出水達到排放標準的要求。 2)抗沖擊負荷能力強 生化系統的池容較大,可使進水濃度和抑制性物質迅速得到稀釋; MBR工藝保證了較高的生物量,使系統具備較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 自吸式螺旋曝氣機采用變頻控制,根據池內溶解氧自動調節曝氣強度,以適應水量和濃度的變化。 3)將碳氧化和硝化過程分開進行、分別控制,保證不同菌群的最佳生態位 垃圾滲濾液的有機物含量較高,異養菌增殖速度快,硝化菌難以占優勢。將碳氧化和硝化過程分別在不同區域進行,有助于在每個區域內創造出最適合微生物菌群生長繁殖的環境條件,充分利用各菌群的處理能力,發揮最高的處理效率。 4)強化了生物脫氮的設計 本項目進水氨氮比較高,要求系統具有較高的脫氮效率。本設計以生物脫氮作為設計的重點,對生化系統采取了如下強化措施: 將碳氧化和硝化分開,使硝化段的進水碳氮比更低,控制硝化段更高的D0水平,為硝化菌提供更有利的環境條件; 硝化段的氨氮負荷和反硝化段的反硝化速率均采用了較保守的設計值; 溶解氧是影響氨氮去除率的關鍵因素之一。本設計充分考慮了硝化對氧氣的需求量,保證對氧氣的充足供應。 5)自動化程度高 為了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自動化控制水平,本處理站采用PLC控制系統,中控室集中顯示。 污水站的現場控制設備有泵、閥門、電機等執行設備,現場檢測儀表有流量計、液位計、溫度計、壓力表、溶解氧、pH計等。調節池、中間水池的液位;進、出水的流量;COD、pH值等水質檢測參數。
聲明:本文源自盛鑫華業環保設備整合整理,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處理。 |
污水處理資訊
純水設備資訊
回用水資訊
|